• 评论
倪光南:中国将从“开源大国”加速发展到“开源强国”

10月20日,在2021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(SAECCE 2021)同期举行的汽车开发者大会上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发表了题为“从开源大国走向开源强国”的演讲。

倪光南认为,目前中国已经是开源大国,未来将会加速发展为开源强国。据全球知名开源项目托管平台GitHub预测:到2030年,中国开发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群体。
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

倪光南表示,开源已经成为了全球信息技术发展的强大推动力。“近年来,在软件领域,开源软件比例不断增加,大有吞噬传统的、封闭源代码的趋势,尤其是在新兴的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.....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。”

他指出,“最近,从开源软件发展到开源硬件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。”比如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部退户的开源RISC-V指令集就是硬件开源的代表。

倪光南表示,中国开源企业历经“使用者—参与者—贡献者”的发展阶段

倪光南表示,目前中国已经是开源大国。据全球知名开源项目托管平台GitHub统计,2019年中国的开发者在其上的贡献仅次于美国,GitHub预测,“到2030年,中国开发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群体。”截止2019年,全球开源贡献者约为1050万,其中北美地区约为300万,亚洲约为380万。其中31%的亚洲贡献者来自中国,约为118万人,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。

“中国一些拥抱开源的IT企业逐渐进入到世界开源的前列,他们在开源社区的角色已经经历了从使用者—参与者—贡献者的发展阶段,在全球开源生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”

但同时,倪光南也指出,“中国的开源事业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,目前中国还不是开源强国。”前不久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中正式将开源列入其中,这表明中国开源界将实现新的创新突破,中国将会迅速地从“开源大国”发展到“开源强国”。

华为鸿蒙剑指万物互联

举例来说,目前世界上应用最普遍的开源操作系统Linux,已有上百种不同的发行版。倪光南表示,“中国开源界对Linux开源社区有重要贡献,例如华为对Linux Kernel(内核)的贡献达到世界TOP 5,也是TOP 20中唯一的中国厂商,今后中国开源界的贡献还会越来越大。”

倪光南以“华为HarmonyOS”开源项目为实例,据介绍,HarmonyOS(鸿蒙)是面向万物互联的新一代智能终端操作系统,为不同设备的智能化、互联与协同提供了统一的语言,带来全场景交互体验。

华为鸿蒙车机系统将在今年开始装车并上市

就拿华为鸿蒙智能座舱来说,其最核心的两大优势,其一是无手机和其它智能设备连接时,它是完整的一个独立系统,有鸿蒙设备连接时,它是一个生态系统。其二,便是华为鸿蒙系统的绝对开放。

随着鸿蒙系统的发布,“无车派”的华为要做一个万物互联、开源生态圈的意图也更加明显。这里所说的万物互联,华为将其分为三个部分,包括:人与车、人车路、人车家。而对于第三方开发伙伴来说,不同厂家、不同设备形态的开发者可以快速、低成本地开源开发,实现互联互通。比如空调和手表的协同开发和对接,不需要特殊定制代码,也最大程度降低了开发成本。目前,华为正在加速推进应用生态研发,也更加坚定地向全球开放最核心的软硬件能力。

华为鸿蒙系统让开发者快速触达

2019年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中曾提出: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,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,把握时代脉搏,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加强科学研究,密切科研协作,推动科技进步,应对时代挑战。

倪光南总结道,“中国开源工作者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,在中国科协‘科创中国’联合体的指导下,充分调动我国广大开源社区和开源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大力推进开放创新、协作创新,并通过与国际开源界的密切协作,壮大和发展中国开源社区建设,倡导开放科学精神,为中国和世界科技产业作出贡献,共建人类科技领域命运共同体。”

发表评论

相关文章
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