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评论
余承东、何小鹏的较量:AEB技术之争引发持续关注

车企大佬余承东和何小鹏最近的AEB之争引起了广泛关注。尽管AEB在市场上已经成为许多新车的标配,但其效果仍然存在差异。在乘联会公布的数据中,截至今年年中,乘用车配置AEB功能的占比为49.5%,新能源车型已达55.8%,而价格在16万元以上的乘用车AEB功能普及率达到了67%。然而,随着消费者对冰箱、彩电和大沙发等新兴车企的关注,传统技术的热度逐渐减弱。最近的争论使AEB再次成为车企宣传产品的热门词汇。

AEB正经历着从雷达到视觉融合,再到激光雷达的转变,不断提升其能力。AEB通过感知系统测量车辆与前方障碍物的距离,并与警报距离和安全距离进行比较,从而在需要时进行警报提示或启动制动功能,确保车辆的安全。然而,由于行业没有统一标准,车企在追求AEB上限和降低误触发率之间需要进行平衡。一些专家指出,如果只有在车速达到90公里/小时才触发AEB,其实已经远超碰撞的范围。因此,车企需要在保证及时触发的同时,防止误触发。

实际上,余承东和何小鹏的“争论”更多是为了争夺智能驾驶领域的话语权。华为和小鹏汽车都是智能驾驶领域的重要参与者,而智能驾驶又成为消费者愿意花大价钱去体验的功能之一。据了解,华为问界M7的订单中有约3.3万辆是智驾版,而小鹏G9和G6的智能驾驶版车型的销量也表现不俗。对于这两个手握智能驾驶王牌的品牌来说,谁能在这个领域夺得话语权,就有望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。

本次舆论引发之前,何小鹏和余承东的竞争已经在背后进行了几次。最近一次是关于“城区智能驾驶”的竞争。余承东先宣布问界M5智驾版在北京的城区NCA开通,随后何小鹏表示,小鹏的城市NGP已经开通了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和佛山等城市,并计划到2024年实现全国主要城市的覆盖,还准备进军欧洲市场。

总的来说,这次关于AEB的讨论引起了行业内大佬们的评论,这对行业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。这一系列操作能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AEB,也能让更多车企集中精力在这个领域。

发表评论

相关文章
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