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连杆叫少连杆,不应该叫多连杆
智能驾驶行业迎来安全新思考:轻舟智航CEO于骞呼吁建立智驾险机制
3月28日至30日,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京举行,本届论坛聚焦"夯实电动化 推进智能化 实现高质量发展"主题。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兼CEO于骞在演讲中提出,行业应联合车企和保险公司共同推动智驾险落地,为智能驾驶安全保驾护航。
在媒体交流环节,于骞强调:"随着智能驾驶技术快速普及,安全问题将成为行业发展的生命线。"他指出,当前智能驾驶正处于从高速NOA向城市NOA过渡的关键时期,未来还将向L3、L4级别持续演进。在这个技术迭代过程中,如何确保大规模交付后的安全性,是行业必须直面的挑战。
针对智能驾驶保险机制,于骞提出了创新观点:"真正的安全不能仅靠企业宣传,而要通过实际数据来验证。"他建议通过对比搭载智驾系统与传统车辆的事故率和出险率差异,让保险定价客观反映技术安全性。这一机制已在特斯拉美国业务中得到初步验证。
关于行业竞争格局,于骞认为当前谈差异化还为时尚早:"从高速NOA到城市NOA,再到L3、L4,这场技术竞赛远未结束。"他表示,轻舟智航已实现60万台车辆搭载其NOA系统,预计2025年将突破百万台规模,这种大规模交付经验正成为行业竞争的新门槛。
在技术路线方面,于骞指出:"激光雷达是产品选择而非技术选择。"他认为在复杂道路环境下,激光雷达能有效提升系统安全性,特别是在高端车型上具有应用价值。同时他也强调,视觉传感器仍将是长期发展的基础。
谈及行业标杆特斯拉,于骞表示:"我们必须承认特斯拉在技术研发上的领先地位。"但他同时指出,中国市场具有独特需求,这为本土企业提供了差异化发展空间。他认为,随着技术演进和规模效应显现,智能驾驶成本将持续下降,推动行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。
对于行业未来,于骞预测:"5到10年内,完全脱手脱眼的智能驾驶将成为现实。"他特别强调,只有当责任主体从驾驶员转移到车辆时,智能驾驶才真正进入L3阶段。这一转变将深刻改变汽车座舱设计和出行体验。
最新评论